br />
日本歼击机之路
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逐渐跻身于世界军事大国的行列,在歼击机方面也不甘落后。其中,作为老牌重型机械制造集团的三菱公司从1920年开始,就在英国的指导下研制飞机及发动机和飞机,是日本海军作战飞机的主要供应商。1935年6月,三菱公司研制出96式舰载战斗机和96式双发陆上攻击机。96式舰载战斗机在3200米高空时速达到480千米,成为当时速度最快的舰载战斗机,甚至在陆基战斗机方面也是名列前茅。96式战机很快被投入到对中国的作战中来,也使日本在飞机制造方面摆脱了对西方国家的依赖,一跃成为航空大国。
然而,此时的战斗机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世界各国不断刷新着战斗机的各个参数。尤其是在入侵中国的战争中,空战并不如日本预想得那么顺利。虽然当时的中国空军既缺乏飞机、补给,又缺乏经验、训练,但中国飞行员的斗志和英勇毫不逊色于以顽强著称的日军,而且中国所用的美制鹰式2型、3型等战斗机在性能方面也与日军飞机不相上下。尤其是后来得到苏联制伊-15、伊-16以后,日军在原本差距悬殊的中国空军面前占到的便宜越来越少,甚至在1938年的武汉空战、成都空战中损失惨重。针对当时的战局和未来可能的更大范围作战,日本迫切需要一种高速度、高机动性、大航程的新型战斗机。
其实,从1937年,日本就提出了研制新机的要求,但因条件苛刻,只有三菱公司接受了招标。1938年,三菱公司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开始了新式战斗机的研制,主要设计师就是主持96式舰载战斗机研制工作的崛越二郎。2年后,新机试飞成功并被日本海军采用。由于1940年正好是日本皇纪2600年,因此,新机被称为零式战斗机。
独树一帜
零式战斗机小巧别致,长9.06米,高3.05米,翼展12米,在必要时也可以改装为水上飞机。该机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全气泡座舱盖和可投弃式大型副油箱的战斗机,前者为空战中的飞行员提供了最佳视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4页 / 共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