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们多为挪威、丹麦等小国,空军本就较为虚弱,因此取得了节节胜利。在1939年9月的波兰闪击战和1940年5月的荷兰、比利时、法国作战中,me-109完胜对手的pzl、福克、莫拉纳索尔尼埃、德瓦丁内、“飓风”、寇蒂斯“鹰”等各色战机,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霸主。me-109也造就了二战中德国多位王牌飞行员,如埃里希哈特曼曾驾驶me-109击落敌机352架,格哈德巴克霍恩战绩为301架,京特勒尔、瓦尔特诺沃提尼、威廉巴茨等飞行员都击落过200架以上敌机……
优势丧失
me-109的风光无限在1940年7月德国攻击英国本土的“不列颠战役”中终结了。
首先,英国已经配备了性能上与me-109不相上下的“喷火”式战斗机,面对远程奔袭的me-109,可谓以逸待劳,因为后者需要穿过英军严密的对空雷达探测系统,已经占不到很多便宜。其次,me-109固有的航程缺陷在跨越英吉利海峡后凸显出来。从法国起飞的me-109在理论上仅能在英国上空停留短暂的时间,而实际情况下,为轰炸机护航的me-109无法采用最佳的航线、高度和速度,在天气恶劣时需要绕云飞行,遇到战斗时耗油量也需要增加,受伤的飞机返航时几乎全部被海水吞没。更为不利的是,损耗严重的me-109得不到有效补给,梅塞施密特公司每月最多能提供200架me-109,而英国每月能生产出440~490架战斗机,德军很快失去了数量优势。
在此期间,英军还采取了“田忌赛马”的战术:尽量回避与性能相似的me-109缠斗,直接攻击自卫能力薄弱的轰炸机。一时间,德军轰炸机大损,无法实现空袭英国的战略构想。于是,德国开始使用me-109挂弹执行轰炸任务,在初期确实收到了奇效。7月成功攻击了英国舰队,8月又轰炸了英国海岸的雷达天线塔和内陆的马特鲁斯哈姆战斗机基地,9月还成功偷袭了伦敦市区。可以想象,智商正常的英国人很快就识破了德军的伪装,再也不会轻视那些身材娇小的战斗机,而负重的me-109在灵活性和速度上大打折扣,变成了英军的“肥肉”,这种“轻型轰炸机”战术也告一段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