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深想。他于挚友生前,在南洋码头上曾应允,无论如何守住何家航运。自此后,解除婚约为此,迎娶何家大小姐为此……每每午夜难眠,他仰躺于黄铜床上,安慰自己的都是,至少何未曾真心备过嫁妆,想嫁入召家。
“这里叫太平试馆,四九城也有一个同样名字的地方,”召应恪笑着、轻声道,“是过去各省秀才们赶考的落脚地。”
“是吗。”谢骛清答。
召应恪颔首。
过往即是过往,留存心底,足矣。
***
召应恪和谢骛清并肩而出。
谢骛清把登记簿子递给邓元初,由他负责送去车站。邓元初接了簿子,夹在手肘下,自口袋里摸出一包土烟:“西北带来的。”
“我不抽烟。”召应恪笑答。
邓元初点头一笑,收妥烟:“我妻子出生在松花江畔,小舅子殉国于关外,对能在早年支持抗战的人,有感情。”
召应恪亦是点头:“在狱中,常听人唱《松花江上》。”
邓元初道:“我妻子也常听。”
邓元初亲自驾车,送召应恪去火车站。二人于站台作别。
过去,召应恪供职北洋政府时,和邓元初在宴席上见过两回,在何未的航运公司也碰到过。邓元初初见谁,都给人一种推人出去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感。而今,隔膜消失。
召应恪知八路军一直武器短缺,担心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