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昔日他和赵予诚部队的宣誓词,亦是辛亥革命的千万军人心中所想。
在一声声重振河山里,他自军校的黑色铁门走出,背对校训,上了离开保定的车。后来的许多人,确实做到了:万死莫辞。
……
何未用手指摸着继清的小小脸,眼前浮了水雾。
“不敢带二小姐的相片,”谢骛清自她身后,笑着道,“贴身带的,仅有这个。”
“没人看到……问你,哪里来的孩子吗?”她鼻音浓重地问。
“谢某,”他笑,以他往昔独有的打趣方式说,“情债多。”
她把相片仔细放回口袋。
能想象得到,战场上、血火里,这张相片是他的慰藉。
何未回到木盆旁,解谢骛清腰上的枪袋。比过去旧得多,倒没换过。
谢骛清此人的节俭,处处可见。
“这皮倒是结实。”她低声道,两手绕到他腰后,手托着枪袋,从他腰间取下,搭在了衬衫上。
“过去的东西,手艺好。”他低声答。
“你是嫌自己老了?总是强调过去,曾经,”她解他的裤腰,被谢骛清扣住了手,“不过也是……年纪不小了。”
谢骛清突然弯腰,抄抱起何未。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