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建平略微思索,皱眉道:“李导,概念上很有启发,但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动态水流会增加技术压力,尤其在舞台和全息结合的过程中,稳定性是最大的风险。”
李牧点点头,转身向着白板,“我知道这点,所以我们得像拍电影一样,分镜头处理。
动态水流不用全程渲染,而是‘分段叙事’,把技术压力压缩到最关键的节点上。
比如‘西湖’段只需要轻微的波光粼粼;‘钱塘潮’段集中表现潮涌的力量;‘运河’段则以静动结合的方式完成。
就像电影的节奏控制,有的地方需要快,有的地方需要慢。”
李牧说的极为通俗易懂,特别是学过导演专业的不少人。
高燕就突然眼睛一亮:“李导,是不是像拍电影分镜头那样处理,这样每一段的技术需求确实会下降,而且过渡更自然!”
“对!”李牧微笑点头道,“此外,为了增强桥梁的‘连接感’,可以加入‘反打镜头’的概念——在‘桥上’投影一层流动的光影,模拟水波的回荡,观众的视线会被自然引导到桥与水的融合点,就像电影中通过光线和镜头语言引导观众注意力一样。”
会议室内安静了一瞬,随后腾讯会议内率先出现了鼓掌声:“李导,这方法太电影化了!完全是从电影创作的视角来解决技术难题,我做了那么多赛事活动,我个人认为李导你这个方案,应该是能做到的!”
此时技术总监于建平点点头,难掩惊叹之情:“这样的思路我们一开始还真没想到,用电影语言的分段和过渡来拆解问题,既保留创意,也减少了技术压力。
李导,你完全可以转行啊,来我们这行妥妥的行业专家啊。”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