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就是能适应山地作战,所有装备都要服从于这一原则,威远炮的倍径放在欧洲大致就是一门山炮,但目前也并未加长。
陆军部炮兵哨当前所用臼炮的倍径只有1.5,口径大致与海军部所用的十斤炮相当,所以被称为十斤臼炮。
所谓几斤炮是基于合口实心铅弹的重量命名的,并不代表实际的炮弹重量就是十斤,舰炮用的铁弹比铅弹密度小,需要的游隙大,实际重量是要轻不少的。
至于臼炮,一般都是用的开弹,铸铁弹壳里面装填的是黑火药,那差得就更远了。
炮兵哨所用的开弹在引信方面与尖兵局的手榴弹有所不同,虽然都是原始的延时引信,但药线缠绕在标有刻度的木制延时螺纹中,可以根据射程的远近来定量调节延时时间。
当射程较近、炮弹飞行时间较短时,将木制螺纹引信向下旋入一部分,即可减少引线燃烧的时间,确保炮弹落地后很快就能爆炸。
当射程较远、炮弹飞行时间较长时则反其道而行之,避免炮弹在还未落地时就在天上放了个烟。
这种木制螺纹引信最晚出现于明代嘉靖时期,相比之下欧洲开弹的引信直到两百年后还就是一根炮捻子,很显然在膛内爆炸的风险要高得多。
不过螺纹引信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炮弹在膛内是会旋转的,一旦转到引信朝向药室的角度,膛压可能会将其推向炮弹深处,这同样会造成开弹提前爆炸。
这个问题在明代是不存在的,因为明代早期发射开弹的火炮都是前粗后细的碗口铳形制,炮弹装在碗口一下就飞出去,压根不可能转起来。
崇祯年间,明军引入西式臼炮形制仿制了飞彪铳(倍径5),这个问题到那时才暴露出来。
有鉴于此,明军在用飞彪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