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壕沟中向前掘进,而是沿着预定的壕沟方向一字排开,每个人只负责挖自己面前的部分,就像挖第一道平行壕那样。
“飞沟”模式的效率自然会大幅提升,但前提是要能压制住城头的火炮,否则修壕人员就和那些被后金驱使填壕的炮灰没什么两样了。
黄昏时分,残阳落到了启明门的西边,从会友公司大营中看过去,厦门城笼罩在如血的晚霞中。
“总座,壕沟和炮垒都修好了。”林海被蝰蛇叫醒,身为主将,他在战事中是没法整宿睡觉的,每天都是没事就随时入睡,有事时又立即被叫醒。
“传我将令,令江哨长率部进入战壕,今晚开始炮击!”
“令黄百总选十队辅兵出来待命,夜间轮流施放火箭!”
林海抽出两支令箭来递给蝰蛇,陆军部年初的改编大幅提升了鸟铳手比例,火箭已经从战兵局的作战序列中退出了,改由辅兵装备。
这一转变意味着火箭这种精度太差的武器已经不会在阵战中登场了,只用于远距离袭扰或者焚烧城寨。半個世纪前的戚家军也经历过这种转变,《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里对火箭的定位是有很大区别的。
由于大明南方和东南亚地理环境的限制,会友公司目前没有装备火箭车,火箭还是由单兵施放,在战壕中向前推进十分方便。臼炮要稍微麻烦一点,炮身、底座、弹药分别由一头健壮的马骡驮运,到了火炮阵地之后再将炮身在底座上装好。
比起舰炮来说,这还是方便得多,主要得益于这型十斤臼炮十分轻便。后世的普鲁士军队就曾经装备过用骡子驮运的轻型臼炮,在阵地上短距离移动时也可以不用骡子,四名士兵就可以连炮带底座抬着走。
当然这种臼炮的威力是很小的,只能说是聊胜于无罢了,重型的臼炮那重量也是大得吓人。林海目前对陆军的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