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译所成为了情报中心。六十名通晓日语(包括萨摩方言)的明军细作(部分由通译所培养,部分从军中选拔机灵者)被源源不断派出。他们的目标不仅是邻近的肥后藩(熊本),更远及丰后(大分)、日向(宫崎)。手段多样:伪装行商、僧侣、浪人,混入城下町收集驻军、粮储、领主动向信息。
重金收买失意藩士、豪商、甚至破落公卿,获取高层决策情报。
利用投降者返回故乡探亲的机会,散布明军强大不可战胜、抵抗必遭屠戮、早降可得厚待等言论。
最关键的一步:郑芝龙授意,通过隐秘渠道,向一些实力较弱、与岛津家或幕府关系不睦的九州小藩(如人吉藩的相良家、佐伯藩的毛利家)传递“善意”——只要名义上臣服大明,断绝与德川联系,停止抵抗,其领地、家名可保,这是赤裸裸的分化诱降。
丘成云并未离开九州。他和他的两百弟子如同幽灵,承担着最黑暗的任务:清除顽固的反抗分子头目、监视降兵降将是否有异动、处理明军内部可能出现的通敌者。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威慑,确保郑芝龙的后方相对“干净”。
当萨摩藩的统治机器开始轰鸣运转,郑芝龙的目光投向了北方广袤肥沃的肥后藩(熊本藩)。这里不仅是九州的核心腹地,更是德川幕府在九州的重要支柱加藤清正的领地。郑芝龙没有选择立刻大军压境,而是采用了“剥笋”战术。
明军水师加强了对肥后藩沿海的封锁,特别是针对其重要港口天草诸岛。所有试图运粮进入肥后的商船一律扣押,货物充公,人员暂时关押。同时,细作在肥后境内大肆散布谣言:加藤清正为保存实力,已暗中与明军议和,将牺牲边境的武士集团;明军拥有天雷地火,坚城难挡;抵抗者城破后男子为奴,女子充营妓。恐慌在肥后边境的城下町蔓延。
郑芝龙命令萨摩协从营和部分明军精锐,组成数支数百人的快速部队,不断袭扰肥后藩与萨摩接壤的边境据点(如八代城、水俣)。战术极其狠辣:利用火器优势远程打击,不追求占领,只以杀伤守军、焚毁粮仓、破坏水源、掳掠青壮为目标。得手后迅速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