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齐心协力欲使百姓丰衣足食,为佃农可非长久之计。”
在宫殿上,李瑄听取宰相汇报日常事务后,问出这个问题。
这句话让文武百官一个头两个大。
小小的京兆府,有户籍人口一百九十五万。
按理说向北拓荒和向西移民是好选择。
但这些佃农不是没有地种。
一旦移民或者拓荒,王公贵族的土地就会荒下来。
就像是站在朝堂上的文武大臣,谁家没有良田千亩?
难道他们的家人会去种地吗?
显然不可能!
“朕无解对之法,才来征求众卿的意见。在长安附近如此,是朕的耻辱;社稷之主,也属实可笑。”
李瑄自叹一声,满是忧虑。
关中平原有地,只有没有百姓的耕地。
在岁月的流逝中,不少百姓因各种各样的方法,失去土地。
这是一种阶级矛盾。
既得利益群体,本能地去忽略这种目光。
朝堂上不少大臣都认为将自己的耕地,交给无地的佃户,是为施舍。又不是让他们成为农奴。
但“佃户”这个词已经说明了一切。
长此以往,百姓会对大唐有归属感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