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的知识。
抱着被人改了几千个字的《德道经》念的头头是道,然后一步一个坑,最后把自己坑的没活路。
而懂了真正的那些知识、所谓的科学,这时候人的智慧就会发现,持正、坚心、向善这些是真道理。
这就正是儒家礼仪文化和如今的大秦帝国矛盾之所在。
因为普及儒家那些繁琐的礼仪文化通向百姓,这在根本上已经和长期社会阶层演化为贵族与庶民的社会现实情况不符合。
庶民们的生活状况变得越来越差,衣食住行勉强维持,家务事都做不完,谁还讲究行礼、行善。
所以说,从一开始,儒家的经典就注定不会成为给民众编写并且发放广为流布的教材,也不应该成为教化民众的工具。
因为这个流派存在于世的意义就是为了把人引向更高的层面,这就导致儒家永远都显得有那么一些空洞。
儒家能够和道家、佛家并列为三大家,说到底都是在追求更高维的世界,而底层的广大百姓们说实话,自己在本维度世界活下去都是个困难,怎么可能会关注这些事情。
当然这里面还有个人自身业力的原因。
前面说了医家,科技工业的事情相里车已经在操办了,接下来第三个重头戏。
二世继位了,终于把纸张制造和印刷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那接下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经过筛选的内容以帝国官府的名义发放给民众。
可以想象,民众最缺的书籍,又或者说是对民众来说最实用的工具,就是工具书这一类。
可是在过去的时代,读书那是贵族的事情。贵族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书籍从一开始记录祭祀、记录战争转向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研究并表达思想的载体。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