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比如即将落到他手里的监国大任,和维持战事至关紧要的后勤问题。
康平乱弭后,大昭维持了近二十年的和平;便是之间偶有骚乱,也因萧琰处置得宜而不曾伤筋动骨,国力自是蒸蒸日上,比起康平之乱前还要强上几分。加之上天开眼,这几年除了瑶州闹了回春汛,其馀时候大多风调雨顺、岁稔年丰。仓廩殷实,粮草自也富足;唯一的问题,只是如何确保粮食迅速而稳妥地运至前线,不教人中途剋扣节流、甚或遭劫毁损而已。
上一世,萧宸虽也算「经歷」了那场大仗,可前半程是以人质的身分给北雁人囚在帐中百般折磨;后半程是以魂灵之姿守在鬚发尽白、哀痛欲绝的父皇身畔,自然不可能、也没有心思去留意大军后勤的运作。也因此,那日午间,给帝王按在榻上好一通缠绵过后,少年气息未平便同父皇问起了这荏,就怕自己有什么做不好的,会因此貽误战机、给前线的父皇带来本不必要的麻烦。
=================简体================
那场笑话一般的诬陷,最终以该名御史的流徙、和两名兴麟殿宫人和一名美人遭杖杀的结局落了幕。
说来也是他父子二人疏忽了──因萧宸几乎天天留宿紫宸殿,即使当初配到兴麟殿的宫人都是背景乾净、仔细筛选过一番的,却仍不免让人钻了空子。寝殿是由安远直接掌着的,又有芰荷和藕花协助,倒没让不该接近的人接近;可几处连萧宸自己都只去过一次──还是入主兴麟殿当日──的偏殿,却都给有意无意地放置了一些按制只有帝王能使用的装饰器物。若非他与父皇的关系非同一般,平日起居作息也都是在父皇眼皮子底下完成的,就算这事儿最终证实了只是一场栽赃嫁祸,怕也会真如父皇所说、让他父子二人因此留下相应的阴影、隔阂甚至怀疑。
更别提此次兴麟殿让人动了手脚,不仅作为总管的安远责无旁贷,连萧琰都要担上一部份的责任了──原因无他:指使那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