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里赐人的时候再正大光明地将此女要过来;岂料接着却是一夕风云色变,自以为「触手可得」的太子之位变得遥不可及,让他满脑子只剩下该如何挪去那颗名为「萧宸」的拦路石,却哪还有心思去儿女情长?
事实上,也正因为萧宇未曾真正收用此女,后来也渐渐少了联系,才让此女避过了潜龙卫的眼目,最终让心烦意乱的萧琰塞进了次子后院当中。
按说从攀高枝的立场来看,已被立为太子的萧宸绝对是比如今给圈禁了的萧宇好上千万倍的选择。可惜萧宸立场坚定,连一步都不曾踏进几女所住的侧殿,让那名女子连移情别恋的机会都没有,怀着满心对萧宇的思念和对萧宸的怨恨住进了兴麟殿,最终设计了这么一齣栽赃嫁祸的戏码。
──当然,不论是负责审人的潜龙卫、还是从潜龙卫手中取得口供的帝王和太子,都不会傻到以为这事儿是对方一个人整出来的。不说其他,单单那些逾制的器物和「事证」,就不是一个八品小官的庶女能够弄到的;更遑论将种种「证据」送出兴麟殿、辗转交给那名傻傻出头的御史?
栽赃的部分,有能力整出这事儿的,无非是掌管宫务的戚德妃或陆淑妃──甚至可能是两者合谋。只是两人俱是人精,又手握后宫宫务多年,真查起来绝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搞定的;出兵北疆的计画又到了关键的时候,委实分不出心力来掰扯这些。故同次子仔细沟通过后,萧琰只让宫中安插的潜龙卫多加留意二妃的动作便停住了对这个案子的调查;遭牵连惩处的,也只限于直接涉案的几人而已。
萧宸对这样的结果并无异议。
从他被立为太子、实打实地握住了政事权柄的那一刻起,那些后宫争斗的手段就已经很难影响到他了。毕竟,国法重于家法,戚德妃、陆淑妃又仅是庶母,按制还得主动向他行礼,只要他始终保有父皇的信任,那些人能掣肘他的地方便十分有限。也因此,比起继续巴着那件查出真相也不见得能给对方造成多大影响的案子不放,还不如放长线钓大鱼、并将注意力放在眼前更急迫也更为关键的事情上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