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收入,当然也少不了匯回福清的老家。
如果日子能这么美满地过下去有多好啊?
可世事多变,台湾的经济在新世纪之后一年不如一年,上班族的薪资不增反减,直接衝击的,就是王儷的这些民生事业。再加上2008年「金融海啸」重创台湾,虽然大家还是要果腹,客人没见减少,但点菜单上勾的餐点,全往低价的一侧集中,小菜、滷味也免了,营业额硬生生砍了快一半。熬到前年底,好不容易生意略为好转,可过了个农历年,店旁松仁路底的一家通讯系统大公司搬走了,一下子少了上千口的食客,小吃店又打回辛苦经营的状态。
去年入秋后,爷爷原本还算硬朗的身子,突然急转直下。刚开始,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可是一个月没好,咳嗽不停,一检查已成了肺炎。长期用药之后可能又伤了肝肾,水肿反覆消涨,进食也不正常了。虽然林先生也时有帮忙,但是王儷基本上是蜡烛两头烧。在一次打电话回大陆福清的时候,家人提议,让间在家里的小弟王振华来帮忙。
好在近些年台湾经济不如大陆火红,探亲的配额很快就拿到了。可也神奇,好不容易等到王振华来了,爷爷的病却渐渐转好了,反倒让王振华大部分的时间都间间地没啥事作。
也好在王振华乖巧,二月底的一天中午,突然跑来帮忙,大概还算顺手,以后中午和晚上的用餐时段,王振华就成了「瑞平小馆」的外场跑堂了。
其实,王儷是很感谢小弟的自动自发,这样暂时解了找不到理想外场人力的困扰,还省了一笔开销,刚好可转成补贴他的零用钱。
对王儷来说,更重要的是王振华的「主动」帮忙,之前在用餐时段,总有手忙脚乱的时候,有那么两回,王儷已经掏出手机,好想叫王振华来帮忙,可怎就是没办法拨出电话。
在福清的家乡,王儷算是同辈中较年长的,王振华则是小了王儷十岁,想也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