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刚来台北的时候,王儷实在是不习惯台北的生活方式,不大敢一个人出门。
像买菜,一斤不是500公克,是600克;每次一问价钱,都要心惊肉跳一番,不只是人民币值大了好几倍,台北的物价实在比福清贵了好几个档次;还有什么垃圾不落地,可是街上也见不到垃圾桶的,很不方便;后来又搞了垃圾分类,麻烦得要命;有阵子,连买东西的塑料提袋都要收钱,这不摆明着政府帮店家在抢钱?有次过马路,居然被警察叫到一旁唸了十分鐘,才搞清楚自己过街没走「行人穿越道」,差一点没被开单罚款,可是那时候没两辆车在马路上跑啊?
这让王儷实在想破头也搞不懂,号称自由民主的台湾政府,怎么管得比大陆还宽、还细啊?
原来王儷还没到台湾之前,都是由住在附近爷爷的一位老朋友林伯伯和他的儿子在照顾爷爷。王儷来台湾以后,光适应的问题就把王儷的头搞得一个有三个大,别说跑医院帮爷爷电疗復健了。林伯伯的儿子看王儷傻呼呼的,只得常常骑着机车带着王儷东跑西跑,让人生地不熟的王儷省了不少事儿,也传授了台湾过生活的一些常识,让王儷慢慢地融入台湾的生活方式。
大家想当然的,两个年轻人,郎未娶、女未嫁,又届适婚年龄,还会怎么着?同骑一辆机车,前拥后抱、耳鬓斯磨地自然就骑成了一户人家。
爷爷腰伤康復前,林王两府就结了亲家,林先生忙着自己的工作,爷爷腰伤康復了之后怕王儷自己一个人间着无聊,就凑了笔资金,帮王儷在住家附近的庄敬路上开了间小吃店,取「祥瑞和平」其中的两个字,就定名为「瑞平小馆」。
店里面炒饭、炒麵、汤麵、各地口味的热炒都有,还满合附近的上班族和居民的口味。附近大部份的小吃店礼拜一公休,「瑞平小馆」除了农历年前二后三天休息之外,几乎是全年无休的。再加上王儷认份、勤快和笑脸迎人,生意倒是不恶,除了让王儷很满意自己成了「个体户」,能独力在台湾操持一个小事业之外,也为家里带来了笔不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