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下自画像,在蔺草席上按剑仙图、玉雕、肖像的顺序一字排开。
“剑仙图完成的时间最早,看上去是非常风雅的图画,而遐天公的肖像——姑且当是自画像罢——约莫四五十岁的模样,考虑到内功修为能延缓外表的衰老,这张图应是他老人家晚年的作品。
我虽是书画一道的外行人,两者间的差异却是一望即知。
”
三人中对书画涉猎最深的墨柳先生眼神一变,自相识以来,耿照从未见青袍客如此动摇,连打斗中亦不曾有,显然看出了问题所在。
较之剑仙图,自画像的笔法更加写实,无论面部肌肉的纹理、光影变化等,都较前者的风雅写意更苍劲有力、浓墨重彩,正因如此,“被画中人冷冷睥睨”的感觉才会如此强烈,全是因为过于真实之故。
同出先在两幅图中的长剑,也由于风格差异太大,须得并置齐观,才较为容易看出是同一柄剑。
因为画的是衣着厚重的中年男子,写实并未令人联想到不雅之处,若画的是名女子……三人的视线至此,终于齐齐汇聚在玉像之上,房内鸦雀无声,连根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见。
耿照把玉像小新放倒,露出台座下空空如也的平滑底部。
“这三样物事共通的‘关联’之一,就是‘没有落款’,也就是无意标示出作画雕刻之人,这极不寻常;要不是刻意隐瞒,就是无有必要。
我从这点开始怀疑,三作均是出自遐天公之手,他是为了自娱自乐才这幺做,根本没考虑过传世与否。
“于是乎我忍不住想:这件玉雕,他老人家是在哪里制作的呢?虽说玄圃山外人难进,也不乏隐密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