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领两万精骑北上,驻军新城和延津城之间的要隘之上,牛进达向朕进谏,言称北部靺鞨部落可能会借兵给高句丽,朕虽不信,却不得不防,子正说过那么多次分兵,朕已记在心里,纵然不甚赞同,但眼前攻取安市城已陷入僵局,分出两万精骑问题不大,说不定还能收到意外的惊喜,故而朕这次纳谏如流,允了牛进达所请,此举也与子正当初所谏的分兵之策暗合……”
听到李世民已答应分兵,尽管只是分出两万兵马北上防范靺鞨部落,李素还是心中一喜。
不管怎么说,至少已在北部前方布下了一道防线,大唐王师主力背后遇袭的可能性减少了许多。
见李素神情浮上欣然之色,李世民也笑了:“你看,朕也没有那么昏庸糊涂,对吧?战争看的是时与势,朕的每个决定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心意,但朕的选择一定是自认为最合时势的。”
“陛下圣明。”李素笑着送上一记马屁。
久违的马屁令李世民分外愉悦,心情也不知不觉开朗了许多。
李素却偏不给他太多高兴的时间,马上补了一句:“臣敢问陛下,如今我王师在安市城下进退不得,接下来怎么办呢?”
李世民笑容一滞,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
“放弃攻打安市城不可能。”李世民断然道,此刻他又恢复了那个杀伐果断的冷酷帝王模样:“分出两万兵马驻于要隘,我军已无后顾之忧,接下来便是一心攻打安市城了,无论如何,安市城一定要打下来!”
李素淡淡道:“然则,安市城主杨万春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交战两日,相信陛下已领教了此人的手段,臣观此人勇谋兼备,有枭雄之资,是高句丽最难缠的敌将,如果安市城中存粮足够的话,臣觉得以杨万春的本事,至少能守半年,可是我王师却不可能攻他半年,变数太大了,而且咱们也没那么多粮草跟杨万春耗下去,他耗得起,咱们耗不起,他不怕僵局,但我们怕。”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所以,子正的意思是,放弃攻打安市城,拔营北上直取平壤?”
“是,臣的意思是先平其都城,都城若平,高丽王和泉盖苏文等全部被擒,高句丽国中必乱,政令无出,群龙无首,没有国主名分,国中各城池诸侯无法号召集结国中兵马,只能选择各自为战,陛下试想,若集结高句丽举国之兵,其势浩荡,少则十万,多则二十万,但若只是国中各诸侯召集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