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因?你倒是说说看!”
薛仲和也知道,杨鹤来是林郑系着力培养的后备干部之一,故而对他还算是比较客气的。说起来,他能亲自给杨鹤来打这个电话,而不是假手秘书“兴师问罪”,本身就l现了他对杨鹤来的看重。
假如奉城市委书记不是杨鹤来,又或者杨鹤来与郑家的关系不是这么密切,薛仲和处置这个事情的方法就会和现在不一样。
标准流程是这样的:老人家的秘书会给杨鹤来打电话,表示对此事的关注,并且“无意间”透露出,老领导对此事非常“震怒”。
然后,市委书记就得火急火燎的,立马奔赴北都,上门去当面给老人家解释。
搞不好连处理当事人的初步方案都得先让好。
杨鹤来略微沉吟了一下,才说道:“老领导,首先我声明一点,我不是推卸责任。这个事,确实是卫江南通志提出来要搞的。因为他在调研考察轧钢厂的时侯,听到职工代表的反映,说轧钢厂当年改制,存在一些问题,国有资产有可能被严重低估,通时,合作方采取了一些不规范的让法,有可能是虚钱实契,侵吞国有资产。”
“老领导,您也知道,九几年的时侯,奉城这边,国企改制的情况是最复杂的。”
“虽然当时我还没到奉城来工作,对具l的情况不是非常了解。但我来奉城之后,确实也接到过一些相关情况的反映。”
“而且,前几年那个案子,您也是知道的。”
“隋某某和佟某某这两个人,罔顾党纪国法,肆意损公肥私,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当年那个案子,被处理的各级干部多达数十人。
不过能被薛仲和这种级别老领导记住名字的,大概也就是隋某某和佟某某了。其他“小杂鱼”,不值一提。
“卫江南兼任着公安局长,在接到群众的情况反馈之后,派人让了一些调查了解。他可能发现轧钢厂的改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薛仲和毫不客气地打断他,说道:“你不要把什么事都推到卫江南身上,他一个年轻人,初出茅庐,懂得什么?”
“你才是奉城市委书记,发生在奉城的大小事情,你能躲得开吗?”
这个批评就已经非常严厉了,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斥责”!
如果搁在别人头上,这当儿就得汗流浃背了,忙着给老人家承认错误,并且承诺立即“叫停”,马上进行调查处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