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想搞,估计到时候就搞不起了。
并且,搞出太空平台,并不一定用于种植。
还可以用于气象、天文、军事、科研等等。
因此世界各国对太空平台的投资,远远大于太空电梯,可以说下了血本。
比如英格烂拿出了200万吨石墨、3000吨黄金。
比如珐國转让了两座稀土矿,并支付了2000吨黄金。
比如冰熊转让了楚科奇半岛……
相应的,自家拿钱办事,需要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半年内,搞出一座符合尺寸和使用要求的太空平台。
徐飞翻看完众多订单,唤出半透明页面,锁定太空电梯。
太空电梯在外界眼中,是一座利用高新材料-石墨X,和拓扑绝缘体管道,以及众多高韧性、高强度的合金材料,综合而成。
但在自家看来,这是一条利用‘雷达模块’,一层一层搭建出来的‘路’。
或者说,从地表开始,利用雷达模块的50公里半径,将自家城镇中心的覆盖范围,蔓延向太空。
到了第一个50公里,只要在这个高度设置一个符合建造要求的平台,自家就可以再次建造一座雷达,继续向高空延伸50公里。
如此,理论上自家可以向外太空无限延深。
但喜马拉雅这个地基,以及珠峰这个基础,显然支撑不了那个长度。
自家的太空平台位于近地轨道,最高不能超过1000公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