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的改革方案。
首先是宰相。
政务堂的设置,已经体现了苏泽对相权的态度。
自汉代以来,基本上就是设立群相,这自然是为了削弱相权。
将原本归属于丞相府的权力分拆给几名宰相,皇帝只要稍微玩一些制衡手段,就能避免一家独大。
自汉武帝往后,就很少再从制度上出现一个能够完全压过皇帝的权相了。
这当然是指的制度上,权臣自然可以通过各种非常规途径获得完整的相权,但还是那句话,能在制度上约束相权独大,已经是制度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想要通过一种万世不易的制度,来解决所有问题,古今中外都没有这样的制度。
苏泽对北魏繁冗的官员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的方向自然还是唐制。
三省制度,几乎唐以后的朝代都是在这个框架上修修补补的,苏泽直接拿来就可以了。
而且三省也不是什么新创制度,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书,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为宰相之首,称右相。
不出意外,中书令自然是留给苏绰的。
在之前的叙功中,苏绰作为文官第一,也是原本政务堂事实上的长官,就任这个职位是理所应当的。
唯一让苏泽有些犹豫的,是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