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相当大的数字了。
也难怪独孤信表示反对,自古以来,哪里有用兵的时候,主动放归士兵的?
苏泽也有自己的想法。
其实唐代府兵制度崩溃,其中也有一个原因,就是“以关中兵鞭挞天下,关中日疲。”
隋唐承自北周的府兵制度改革,而府兵主要就是关陇人。
李渊设立十二卫,这十二卫府兵,全部都是关陇的良家子。
李唐创业初期,打仗能挣功劳挣赏赐,这项制度自然没什么问题,关中良家子也保证了军队的忠诚。
但是这项制度,随着李唐的扩张,逐渐开始崩溃。
关中的士兵要负责全国的战事,从高句丽到岭南,从草原到西域,那些边塞诗人歌颂的唐军,在开疆拓土的同时,又承担了多少后方期盼儿子丈夫归来的家人眼泪?
关中的良家子开始无休止的戍卫和出征,他们远离家乡,甚至战死也拿不到该有的赏赐,又随着均田制度的崩溃,府兵制度最终在武则天时代瓦解。
虽然现在为时尚早,但是苏泽已经在尝试改变。
不仅仅是关中,所有征服的地区,苏泽都在强硬的推行府兵制和授田制。
如今整个北方都因为六镇起义而秩序崩溃,正是地方实力派力量最弱的时候,如今是推行这些制度的最好时机。
苏泽将关中的一部分府兵放归,招募恒州、幽州的府兵入伍,就是为了让府兵制度能够存续的时间长一点,尽量让士兵在距离自己家乡近的地方作战。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获得更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