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韩均沉思了片刻,接着问:“锁是怎么回事?”
事实证明没白培训,前几天刚去码头调研过,秦超龙如数家珍地解释道:“与其说锁,不如说是封条,一般情况下大概有三种,一种是船公司委托制锁厂家生产的封条,上面有唯一的封条号。这种封条有iso标准,集装箱到目的港后如果封条跟提单上的记录不一致,收货人很可能会拒收。
第二种商检锁。是一些公证行、bv机构的所,像一根小钢绳。也叫线锁,安全性能基本为零。只是用来交收证明货物是否符合标准,只在买卖方之间有效;再就是客户自己的锁,用在一些高货值的集装箱中。本案中的集装箱只有第一种封条,有专用工具就能打开。”
“像火车厕所门锁一样?”
秦超龙指了指显示屏上的封条照片,确认道:“样子不一样,性质差不多。”
海关缉私局在公安部内列为第24局,事实上谁也没把缉私警察当公安民警,顶多认为他们是行业警察。海关待遇比公安好,很多缉私警察也认为自己是海关的人。跟公安关系不大。
肖晨雨很直接地认为这事跟海关脱不了干系,就算跟缉私警无关,就算跟关员无关,也会跟海关聘用的其他人员有关。不然怎可能在他们眼皮底下,出现这么离奇的事。
韩均没像她这么下定论,而是若无其事地问:“你们是怎么分析的?”
让民警先发言是“801”的惯例,李思进第一个起身道:“验尸报告显示,两个被害人死亡时间应该在发现前20天左右,集装箱内的血迹基本上能够证实这一点。换言之。他们应该是在集装箱进入码头前后遇害的。
杀人需要动机,把尸体塞进集装箱同样需要动机,所以我们认为这应该与海关人员无关。且不说他们不太可能知法犯法,就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