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
“派往这些地方的官员们,需要慎重考虑,绝对不能出现贪官恶奸吏,另外,工部也得多费心,那些先进的机器和技术,也得尽快在南边推广,朕听闻,南边的诸多技术尚且还比较落后,远不如北方。”
“少税赋,明吏治,教技术,这三者相加,不出十年,这些地区的百姓定当归心!”
“朕还要在各地设鼓,允许蜀人和吴人遇到冤情和不公对待时可以直接上书告知朕!”
“尧帝鼓木,天下归心”
德不配位
在陈泰离开之后,担任吏部尚书的郑袤成为了新的左仆射。
诸多尚书的功劳其实都很大,但是整体来说,郑袤的政绩是最大的。
他为曹髦将曹魏的官僚场给耕犁了一次,罢免了那些无能的庸人,处置了那些狡猾的恶人,提拔了一大堆的能臣干吏。
前后五年的时日里,郑袤提拔了超过四千多位官员,而这些人分布在曹魏各地,官职大小不同,偶尔也有犯错受到处罚的,但是其余之众都是合格的。
郑髦的识人之能,就是曹髦这个有先见之明的人,都未必能比得上。
他通过一个官员平日里的简介和以往的政绩,就能判断出他的为人来,也知道该将他派到什么地方去。
他重新打造了大魏的官僚系统,完成了更新换代。
经过多年的磨练,他的才能又得到了长进,曹髦每次要用人或者要进行封赏和处置,都会先派人去询问吏部的看法。
对于这么一个功劳巨大的大臣,曹髦也不能怠慢,让他接替陈泰,成为了尚书台的二把手,地位仅在王昶之下。
对这個结果,众人都是心服口服,就连三把手钟会,都没有什么意见。
这倒不是因为郑袤的相貌好看,主要是钟会也很认可对方的才能,在看人这方面,这家伙是真的强悍。
钟会拟定关于吴国的官员名单时,都会不动声色的跟郑袤进行商谈,钟会不好说是请教,只能说是商谈,而商谈的结果,往往能让钟会茅塞顿开,拨云见日。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钟会对他颇为敬重,比对王昶都还要敬重一些。
而吏部尚书的位置,曹髦则是想要给张华去做。
这个想法刚刚出现,就引起了很多大臣们的不满。
只因为,张华实在是太过年轻了。
当初以钟会的岁数,担任这个位置的时候尚且遭受到了反对,何况是张华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