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实的,往后三公乃至上公里定然有他一份。
保不准等他到了胡遵这个年纪,还能当一段时日的大将军。
当然,最令人不敢轻视的还是毌丘俭。
毌丘俭才不过六十多岁,便已经做到了大司马,位列群臣之首!这都升无可升了!
往后,他的宗族也定然会因为他的缘故而崛起。
文钦虽然无法升官,但是爵位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就目前来说,小鸟想要追上他,已经是非常的有难度了。
在文钦之后,曹髦又说起了王基。
王基在这次大战里并不曾立下什么功劳,但是毌丘俭等人却主动给他分出了点东西。
大概就是安抚地方,牵扯军力,迅速接收舰队,不曾让楼船被破坏,劝降敌将,收复交州等等。
宴会
曹髦也就按着他们所匀出来的这部分,略微提升了王基的爵位,又赏赐了王基的麾下将领们。
这封赏也是门大学问。
倘若不封赏吧,王基麾下这些人肯定会有怨言,王基往后要治理南国,怕是要出问题。
若是封赏太过,那毌丘俭跟胡遵的部将又会有怨言,认为赏罚不公。
一切都得平衡,既要安抚好王基的麾下,又不能让其余人觉得不妥。
不过,对王基这个人,曹髦倒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看法。
王基的性格本来就是如此,他做事很稳当,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虽说全力进攻的时候未免会出现就他不动的尴尬情况,但是如果说要治理当地,那王基绝对是当仁不让的。
谁能比王基更适合坐镇吴国呢?
这可是出了名的种地将军。
不同的人要用在不同的地方,而每个人都定然会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若只是盯着他们的不足和缺陷来看,那就真的是无人可用了。
曹髦这次封赏了很多人。
而且还是亲口封赏。
这跟下达诏令封赏还是有些不同的。
在完成了这次的封赏之后,群臣方才继续上奏。
这次,尚书台又提出了让陈泰与王经前往吴地的事情。
这件事王昶跟曹髦很早就商谈好了,这次也只是在庙堂中宣读而已。
陈泰站在群臣之中,这些年里,他在尚书台也是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尚书台两大仆射之中,陈泰是那种能埋起头来做事的人。
庙堂的诸多决策,乃至诸多争斗里,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