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举佥事,怎么可能有这个胆子?
在上报都察院,被左都御史严起恒重视,并由主理都察院、刑部、审计署诸务的宰相陈子壮严令下,案件迅速牵连出不少大员。
泉州银行判官(银行行长)、福建布政使司左参政(副省长)、经历司经历(省组织部部长)、泉州府通判(副市长)涉案较深,全部革职押解待审。
泉州市舶司提举和泉州知府知情不报,革职待参
其下涉案官员,凡有品衔者,从上到下,合计不下百人。
连布政使林士祁,虽然和案件没有直接联系,但也有失察之责,作为早在光烈元年,就由当初陈子壮主持临时征辟的那批士子之一,算是从龙旧臣了,亦是新政先锋,也吃了瓜落,虽然没有夺官,但散阶从从三品大中大夫,降为从四品朝议大夫。
可别小瞧这个处置,按照此时的官员升迁制度,三年一考,京官称为京察,地方官称为大计。
朱由榔改革审计制度后,则是一年一小计,五年一大计,虽然时间延长了,但反而更加严苛。
而散阶看似无用,实则是看一个官员资历的重要参照物,因为除非是战争年代那种极端时候,一般情况下,文官散阶,只要不犯错,均是三五年内一迁。
有些类似于军队里的军衔或者资历表
以林士祁而言,原本被放在布政使这个位置上,就是内阁希望让他熬熬资历,等干完这一届,散阶就可以提到正三品正议大夫,资历也就足以入朝担任侍郎级别的副部级职务。
也就是说,因为这档子事,林士祁还得再多熬三五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