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万华侨,他们在上面已经开发了数十年。
此时的大明海商们,已经对吕宋等地的种植园经济有所了解,何尝没有眼红之心呢?
在工业时代以前,对于农业,吃饱当然是第一要务,主粮作物是当之无愧的国政第一指标。
但伴随着战争结束,整个国家的经济生产都在迅速恢复,到了光烈十三年,随着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完成。
都察院审计署和财部、户部保守估计,关内十八省的经济状况,基本恢复到了万历中年水准。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毕竟农业社会的恢复总是相当漫长的。
当然,人口数量肯定是大大不如了。
初步统计,至光烈十二年,各布政使司在册的编户齐民,不过一千八百万户,六千二百万口,虽然说,这很大程度有战乱之后,大量隐户以及流民尚未编户的原因,但相较于万历年间,人口减少了不下三分之一,却是事实。
于是乎,在此基础上,此时大明的人均生活水准,居然还要比万历中年要好些。
所以,许多中产之家,在满足了温饱之后,不免会对一些更高级的农副产品有需求。
比如蔗糖
而除了甘蔗外,吕宋也适宜于种植许多热带作物,只是这年代运输不便,难以保鲜,无法投入市场,不如蔗糖方便。
不要小看这小小的蔗糖,在历史上,这就是十七至十九世纪,两百年间,西方殖民者开拓的重要原动力。
要知道,此时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