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少了。
当然,倒不是说缅甸就没有马
其实还是有的,主要是通过印度那边过来的马种
而且此时缅甸各地区部落施行的是兵农合一的阿赫木旦制度,类似于满清的八旗牛录,将各个聚落村庄,按照征兵的职能,分为步兵村、骑兵村、战象村、水军村,清代以后,缅甸还有了“洋枪村、洋炮村”。
每当有战事,便按照各自职能征募军队,参加战斗
不得不提,古代缅甸,在东南亚一带,依凭这一制度,还是相当能打的。
不过那是后来事情了
这个时候,阿赫穆旦制度还比较原始,兵种上,基本也就是单纯的步卒和战象,骑兵少之又少。
当然,缅甸人对于战象有一种莫名的迷信,这次莽白就带了六百多头战象
分成了五个战象队,每队一百多头战象,每头战象上,一般会站立五六名弓手,居高临下射击。
但战象更多的作用还是心理威慑,以及冲散对方的阵型
也的确如此,几百个一两丈高的庞然大物站在眼前,谁心里不胆颤?
虽说大象其实本质上是个胆子很小的动物,用在战场上,杀伤力相当可疑,而且这些大象一旦受惊,可是不管你友军、敌军的。
历史上,象兵发挥正面效果的战例其实不多,负面效果的倒是不少
当然,也不乏出奇制胜的,比如历史上的李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