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只要齐兰芳请奏,他一定能出去。遂学做绣活,给齐兰芳做鞋面,缝诃子,日日写长信,遣派小侍送去给她。
齐兰芳是风雅卿娘,对此烦不胜烦,东躲西藏地忍受了半年光景,终还是奏本庄宗,要将姬巽抬回家去。庄宗大喜,这半年时间,姬巽天天遣人来问‘儿今日可否面圣,侍奉母皇,聊表孝心?’从月头问到月尾,无一日消停。
回到齐府以后,姬巽服低做小,勤俭持家,处处谨慎小心,伺候丈母与翁公,无一处不周到。齐兰芳对他谈不上喜欢与否,拜为台谏后整日待在官署,每五天一次休沐,也就回家看看母父,并不往主屋里去。内宅的事情,齐兰芳从不过问,只在有了锡林以后才略收一收心,常往后院走两步。她并不想和姬巽多费口舌,大多数时候都叫长仆把锡林带到书房来。
虽知道姬巽的日子过得憋屈,但也没什么办法,他这样的脾气性格,不受妻家待见也很正常。太皇登基之后立马将自己这个最小的弟弟封为函谷郡公,恩加三族,又予了一个奉国将军的爵禄,由他父族许姓第二代的长女承袭,好好安慰了他一番。常听家仆说主父带小公子到京郊汤沐邑去了,兰芳卿娘也只是由着。她二人同和离并没有什么两样,姬巽的心思从来也不在齐家,太皇春秋正盛时,他是太皇在宫外的耳目。太皇乍一有了衰老疲态,他就百般扶持自己的第四侄姬日妍。从许家挑好的儿郎予她做大房还不够,甚至不惜将锡林配给有夫有子的西北武妇,只为了皇四女在朝堂上能有个助力。
齐兰芳并非对姬巽的心思全然无知,她只是懒得点破。卿娘们之间对关内侯并无什么偏见,长媳坐事,祸及三族,哪怕本家,三代之后也一概不论,更别说北堂家了。而且世人都是母亲从血与痛中带来的,原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京中的命夫、公子们爱说一些闲话,相互攀踩。齐兰芳觉得关内侯挺好的,看上去十分稳重,为人有些钝感,想必纯情,锡林配过去,应当不会吃苦。
后来,关内侯将自己在原郡的事情和盘托出,说想抬边茂松将军的儿子做平夫,兰芳卿娘心底也并不很介意。这只能说明她是个重情义的好孩子,为了识于微末的原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