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要是他们是官员,这都是能让人往上升一升的政绩。
类似的小发明、小灵感数不胜数,一开始还偶尔有顾璋的“提点”“出题”,等到后来,学子们慢慢就形成了习惯。
用眼睛看民生,关注身边细节,少一些理所当然和视而不见的麻木钝感,积极用脑子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习惯,随着跟在顾璋身边的时间越来越长,也养成得越来越自如,慢慢竟像是变成了深入骨血的、顺手为之的小事。
小事一件件积累下来,天工学子在许多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甚至比举人、进士,官员还高。
早先走科举这条路的读书人,都对天工学校的学子嗤之以鼻,觉得这是不能走科举之路的人,退而求其次去学的“奇淫巧技”
但是这接近两年时间过去。
别说没条件科举,或者不擅长科举的读书人了,就连许多擅长读书科举,已经考中秀才、举人的读书人,都忍不住有些心动。
他们想去天工学校求学!
那都是实打实对民生、对百姓、对社稷有用的学问啊!没看见天工学校学子的产出吗?没看到他们学过那些知识前后的不同吗?
若是他们也能学到顾大人两三成学问,日后不论在什么地方当官,既能顾全农耕,还能造福百姓、做出政绩,还愁不能官运亨通吗?
不少幼小的孩童都大声向父母抗议:“我要去天工学校念书!我要去跟顾大人学他的学问!我不要念书考科举了啦!”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