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家业不要到处去找事,至于中原政权更是不要惹人家,不然的话,你早晚是要出事。所以大臣们都反对孟昶的军事行动,我看着这些情况差不多和南唐的有些相反,大臣们都让李煜行动,但是李煜却继续作词喝酒,不管事,可是孟昶却是力排众议要出战。咳,虽然这一次他的确是失败了。
前线兵力吃紧,大臣们又出来劝告撤军,但是孟昶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继续增援前线,不久就派安思谦前往凤翔一带增援。
但是不久后汉大将郭威前往西面镇压叛变,迅速收拾了这三镇之乱,赵思绾和王景崇先后被杀,而蜀军也和后汉军多次交战,但是却都是败多胜少,等到这里的叛乱被镇压之后,蜀军先后返回。
这里面有个安思谦,也是孟昶后来派去的主力援军,他是个很要面子的人,这一仗他明白,本身就是皇帝力排众议决定打的,但是他作为大将却是劳而无功,一无所获,反而还损失了不少,于是心里就不是很舒服,结果因为他的不舒服,在前线搞得乱七八糟,这让孟昶对他也很不满,打了败仗你就赶紧回来呗?还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丢人现眼,节外生枝,于是不久就设计把安思谦杀死了。
这一次失败之后,蜀国平静了,大臣们一个个都一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眼神看着孟昶,这让孟昶感觉到很尴尬。
此后孟昶也不还意思再说对外扩张的事情了,而大臣们也满足于川蜀之地的富饶,开始享受起了偏安一隅的快乐。
我觉得这一点应该是孟昶和李煜之间最大的不同吧,做起码他曾经想过改变,想过进取,但是李煜却是一味的醉生梦死。
除此之外,孟昶在文化教育上面也是投入了很大的力气的,他在蜀中曾经大规模的石刻儒家经文,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文学经典,而且雕刻木板进行大规模的印刷,蜀中的文学大兴,这一点也为后来宋朝时期蜀中文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蜀中文化名人还是不少,虽然有蜀中山水好的因素,但是蜀中的文化气氛也是一个因素。
除此之外,据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春联也是孟昶做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个联子做的十分的规范工整,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但是也有人说这副春联实际上已经暗示了孟昶必将亡国。
因为赵匡胤的生日就叫做长春节,结果你孟昶做个对联在哪里“号长春”你这是啥意思?
而且还有一件奇葩事,就是孟昶投降那一天,正好就是赵匡胤的生日,也就是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