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高骈。
高骈咱们应该很熟悉,这家伙早早的就出现了,在这本书刚开始我们说黄巢起义的时候就
', ' ')('\n
说到了他,但是不详细,下面来了解一下。
高骈出身豪门,家里世代都是禁军将领,他自然也是,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厉害的,能打仗,胆大心细,作战勇猛,脑瓜好使,眼看一代名将有了雏形,朝廷内外也很满意,于是就把他放出去做个刺史,执政一方,这是准备把高骈作为一个好种子在培养了。
果然,刺史还没有做多久,就成了节度使,一路高升,历任五处节度,可以说地方执政经验十分丰富了,而且名气很大,因为他打仗的确是厉害。
后来朝廷重用他,就把他放在了淮南节度使这个位置上,这是个很重要的位置,而且兵多将广,高骈眼瞅着就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在淮南任上,他碰见了黄巢,黄巢在北上遭到挫败之后,就南下到了两广一带,后来休整了一阵,发展了一下势力,他又带着大军往北杀了过去,走到了淮南和高骈进行了一系列的决战。
这里的确是决战,可能前面讲的大家还记得,黄巢就是因为顺利突破了淮河防线,这才一路畅通无阻的进入了关中,进入了长安,要是当时在淮河一带,高骈能够拦住黄巢,那黄巢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进入中原。
但是高骈还就是没有拦住,也不能说没有拦住,他拦了,黄巢刚来是的时候,他手下有个大将叫做张璘,他好几次击败了黄巢,让黄巢很伤心,甚至一度产生了南退或者投降的心思,但是黄大王就是狡猾,他假装投降,大军休整好了之后,继续决战,一战杀死了张璘。
高骈一看黄巢杀死了他的大将,而且他的军队也是损失惨重,看着黄巢就觉得这家伙有点可怕,于是也就不敢再主动出击了,只是下令淮南各地以固守为主,不能主动出战。
黄巢的志向就不在淮南,只要是淮南不拦他,他也懒得在这里浪费时间,于是就继续往北走,准备过淮河,在淮河唐军布置了大军,此时要是高骈带着大军和淮南北岸的唐军一起围攻黄巢,还是有可能胜利的,但是高骈不出兵,看着淮河北岸的唐军被歼灭。
黄巢之所以过了淮南,主要原因还是高骈的不作为,想要保存实力,而之前他在数次击败黄巢的时候,他的人生达到了巅峰,被封为当时全国讨伐黄巢的最高统帅。
但是后来因为对于黄巢过淮南的不作为,又加上不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