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的乾宁军,名字很霸气,但是实际上的战斗力并不很强悍,而且还没有太多的人。
所以这一站对于数万周军来说不过是小试牛刀,根本没啥可说的,也没啥难度。
拿下了乾宁军,周军继续坐船往上面走,在这里可能有人会说了。那时候就有水运了?
其实这还是隋炀帝的功劳,当时隋炀帝为了方便到江南去,当然也是为了运送粮食等战略物资,所以就搞了一个永济渠,直接从幽州一带到江南的杭州,这一条运河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京杭大运河,也是隋炀帝执政的时候少数的亮点之一。
柴荣的水军就是沿着这一条运河永济渠段,往北走的。
在拿下了乾宁军之后,柴荣要面对的就是益津关,这个关卡,还是很重要的,他周边有易州,莫州,瀛洲等地,地理位置还是很关键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后面就是瓦桥关,过了瓦桥关就能挺进幽州,而且占据了瓦桥关还能有效地遏制契丹骑兵南下。
对于益津关,也是没啥难度,周朝水军沿着永济渠往上走,到了益津关,威逼攻城,守关的将领一看柴荣亲自来了,那还打啥,之前李璟都不是柴荣的对手,他现在要是和柴荣作战,那还不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命长。所以他很识时务的就投降了。
过了益津关,柴荣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咳,这并不说柴荣不打仗了,而是柴荣不能舒舒服服的坐船了。前面的瓦桥关一带的河流狭窄。不能过大船,无奈之下,柴荣只好弃船走陆路。
瓦桥关距离益津关不过是八十余里,骑兵加速半天就到了,就算是步兵,按照柴荣的速度和性格,一天也能赶到瓦桥关下。
但是柴荣玩的就是心跳,找的就是刺激,此时可以说已经到了契丹控制的腹地,而柴荣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带着侍卫亲军杀向瓦桥关。这里面就有赵匡胤,但是柴荣为了追求速度,他仅仅带了五百余人。
准备连夜赶到瓦桥关下,让守关将士出城投降,此时的柴荣的确有这个本钱,也有这个气魄。
但是这一次柴荣的确是一次冒险行为,而柴荣也真的遇到了险情。
在半夜大家休息的时候,突然侍卫们全部激动了起来,没别的,就是契丹骑兵来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多少人,但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进行推测,那是远远超过了柴荣部队五百人的。
当时契丹方面应该是已经知道了柴荣的身份,也知道了此时在这一圈人护卫下的人就是皇帝,而这些骑兵在外面围了一圈又一圈,拿着火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