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找不见。
但是还有一句话叫做劳动人民是最有智慧的,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冲,这里面缺少武器,没事,咱们多得是农具,咱们多得是木棍,把棍子削尖,这就是武器,把农具改造一下,这就是不逊色于周军大砍刀的武器。
至于盔甲更是简单,找点纸板子,加在一起这就是一副盔甲。造纸术在唐朝已经是发展的很不错了,那时候民间比较多的是一种比较硬的草纸,因为草纸的纤维比较粗,所以做出来的纸比较厚,比较硬。
这样的纸弄多点,然后披在身上,这就是一副盔甲,至于这样的盔甲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那肯定是不能和铁甲比,但是据说防御功能也是很不错的,力气小点,一刀砍下去,并不能够完全砍透,多多少少还是有点防御能力的。
至于营寨,更是简单,把木头围一圈,然后打猎的长弓拿上,把木头削尖放在外面,在在栅栏里面堆上木头或者石块,差不多数尺高,再高也就是一丈左右,并没有很特别的地方,和石头堆砌的城墙比起来,根本没就是小孩过家家。
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军针对这些农民军进行了好几次的围剿都失败了。他们还给这些农民军起了个名字叫做“白甲军”,原因就是他们这些人主要还是穿的是纸甲,而纸的颜色基本上接近白色,所以交战的时候,就看着远处一片白晃晃的,因此周军就叫他们“白甲军”。
虽然“白甲军”情况很糟糕,要啥没啥,但是他们有人,兵马还是不少的,而且还占据地理优势,他们建立营寨可不是在平地上,而是深山老林中,所以这给周军进行围剿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所以周军组织的好几次进攻全部都被打败了。
周军经过惨败之后,终于感受到了农民兄弟的战斗力,于是决定和农民兄弟们继续做好朋友,再来一场农民战争,所以此后周军将领开始约束部下,坚决执行柴荣定下来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规矩,而这些士兵之前也都抢了一阵,现在看着这些百姓,也不简单,于是对于上头下达的命令也没有多大的反感,也都坚决执行。
这样一来,这一支原本到处劫掠的周军,又变成了人民的子弟兵,百姓们看着他们的变化,很高兴,据说在周军撤走的时候,很多的百姓又开始拿着粮食和钱财前来资助周军了,不知道这是真的拥护周军,还是因为周军要走了,十分高兴。
不过综合看起来,还是真心拥护周军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当时劫掠的地方并不是很广,牵扯面也不是很大,此时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