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胜利,而且柴荣也从来没有和单独的契丹军交过手。
就像之前刘崇带着河东军和契丹一部分大军进攻晋州一样,那时候还是郭威当皇帝,在这一战,就是小打小闹,小打了几仗,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损失都不太大,契丹方面更是没有和后周直接交战。
后来就是咱们上面也说过的,柴荣负责亲征的高平之战,这一战柴荣击败了北汉三万大军,但是还是没有和契丹进行正面的作战,因为打仗的时候,契丹方面就在一边看着,根本没动手。
结果刘崇大败,契丹方面的统帅杨衮一看情况不对,二话不说就逃了,比刘崇跑得快得多,所以周军还是没有和契丹交战。
后来柴荣围攻太原,符彦卿的东路军在忻口被契丹击败,这算是为数不多的和契丹正面作战的情况之一。
虽然契丹当面和中原的的情况虽然不多,但是并不代表着契丹方面对于中原威胁不大,他对于中原始终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虽然现在契丹方面因为内乱,新领袖年纪小,不干事,整天就是睡觉,还有一个尊称叫做睡王皇帝。
这个家伙就是我们上面说的耶律述律,也不像别的皇帝那样整天花天酒地的,而是就单纯的睡觉,甚至还讨厌女人,他一生只有一个媳妇,只有一个孩子,还是为了传宗接代才勉强造一个人,他的母亲好几次让他多造几个人,多娶点媳妇,但是他一概回绝,他的人生最大乐趣就是打猎和睡觉。
所以当时的契丹在这样的皇帝领导下,更多的是要防止内部叛乱,因为他知道他不得人心,所以加强内部统治,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那就被他的当成了第一要务,至于对外扩张,在耶律述律的心中,又便宜就赚,要是没好处那就算了。
让他可以打打辅助,真的让他一个人带着大军杀向中原他没兴趣,也没这精力,他的生活已经被睡觉和打猎沾占满了,那有时间搞这些乱七八糟。
所以当时来说,契丹和周朝能够不发生大的战争,主要还是因为契丹内部不稳定,耶律述律也么有什么南下的欲望,所以就这么获得了短暂的安定。
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一方面因为现在的耶律述律还很小,长大之后谁知道他会不会突然间就奋发图强了,所以契丹始终对于中原来说是一个威胁。
王朴的策论里面并不主张先对契丹出手,因为在当时的王朴包括当时所有的主战大臣来说,对契丹出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因为很多人都是经历过当时那场契丹南下中原那场噩梦的,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