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兵骄将傲这件事的确应该好好治理一下,军队的纪律也应该重新树立起来。
再有一个就是冗兵,可能一说这个冗兵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兵多,这个词的意思的确是有兵多的意思,但是更多的则是特指无用的兵多。
什么叫无用的兵,那就是发军饷的时候有他,打仗的时候找不着,就算是打仗的时候勉强上了战场,但是也不能打仗,有时候反而在战场上面起了一个反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冗兵。
冗兵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那时候军队里面没有引入退休机制,都老的不成样子了,还扛着一身皮甲挂着一个生锈的铁剑或者长矛溜来溜去,这完全就是占一个士兵的名额,但是打仗的时候却没有什么用。
反而因为这些老兵们对敌“经验丰富”,而且资格老,所以很多时候,军容军纪都是他们这些人带坏的。
可能很多人说了,既然军队中没有退休这一说,那就引进不就行了吗?但是这可不是仅仅说说而已,这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
很多人做了一辈子兵,身上没有一技之长,而且年纪大了,那时候没什么社会保障,自己不种地自己不做生意那就没得吃,而退役的士兵年纪都大了。生活更是困难难,他们除了在军中还能混口饭吃,到了社会上他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对于这些老兵来说,没有人愿意离开,要是有人想要拿走他们的铁饭碗,那是肯定不行的。所以柴荣大军是改革必然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其实说到对于军事的改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消弱藩镇,我们想想上一次柴荣为什么亲征,那柴荣也是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的,再往前面翻翻,有多少的皇帝是被自己在前线的大将卖掉的,所以柴荣不想当成一个被人卖掉的可怜亡国皇帝,他要亲自掌握军权,这样他才有安全感。
而让他没有安全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藩镇忠诚度不高,藩镇力量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所以这也算是柴荣改革的一个原因。
但是柴荣是一个有毅力的人,他认准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够把他拉回来,让他改变主意,于是他就召集了大将们说了一句话:“军队在精不在多,现在一百个百姓还不能养一个当兵的,现在百姓生活这么艰难,咱们养这些没用的东西干什么。咱们要养就养能打仗的精兵,你们觉得呢!”
柴荣这段话把他的意思已经已经表达得很清除了,军队人数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不是能打仗,所以他觉得应该减少军队总数,提高总体素质,减轻人民负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