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他的一个共甘共苦的好兄弟,面子还是要给的,所以也就一直没有让柴荣进京。
但是在柴荣进京这件
', ' ')('\n
事上,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这也是唯一的一个史料中记载的柴荣和王峻的争斗。
据说有一次黄河闹水患,这肯定要找一个人到黄河沿线去走走卡看,别让大堤绝了口,别让洪水冲了出来。
这件事可定要选一个责任心强,而且忠诚的,那就是王峻无疑,所以郭威就把王峻派去了。好不容易王峻离开了京城,柴荣不久听到消息,觉的这是一个好机会,是一个他进入京城的好机会。
于是急忙派加急,给郭威上了一封表,就是申请自己能不能到京城看看郭威,作为一个父亲哪能反对儿子的这种提议,柴荣平时不来,郭威自然也知道那是王峻从中作梗,所以他也看王峻不在京城,很痛快的就批了,让柴荣赶紧来。
柴荣赶到的时候,正好是农历的正月十五,过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他们见面后估计也就是拉拉家常,而对于柴荣的能力郭威已经有了一个很清醒的认识。
但是就在柴荣刚到京城没几天,在黄河大堤上认真负责的王峻听说柴荣趁他不在京城竟然偷偷的进京城了,这让他又惊又怒,就害怕啊,因为一直以来都是他阻挠柴荣进京,现在柴荣来了,要是在郭威面前说他的坏话,那就坏了。
所以王峻也不管当时的黄河大堤了,急忙骑着快马赶到了京城,打听柴荣在京城都干了些什么,有没有做对他不利的事情。
这件事之后不久,郭威对于王峻的忍耐差不多就达到了极限,作为一个大臣,听说柴荣进京就把黄河大堤不管了,有这样的忠贞大臣吗?
特别是后来王峻又想着插手宰相的任命,这让郭威最终忍无可忍,结果就是顺手把王峻贬为了商州司马,不久王峻在悔恨交加中病死了。
作为王峻倒台,其实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柴荣,因为横在他和郭威之间的障碍没有了,他们父子可以直接交流了,所以柴荣的地位上升很快,这其中就有这样两个头衔“开封尹”“晋王”
其实在五代是没有太子出现的,这一点很奇葩,也没有一个皇帝是从太子位置上当上皇帝的,而在五代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京城府尹外加王爵,那就是一个人作为皇位继承人的标志,这就相当于册立了东宫太子。
而随着这一纸调令,柴荣的储君位置看起来是做稳当了,但是这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