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算是汴州宣武
', ' ')('\n
军和天平军、泰宁军的第一次交战,前期朱温占据了优势,但是后期被翻盘,最终取得的战果有限,朱温原定的战略意图没能实现,从此朱温和朱瑾、朱瑄结仇。估计他们谁也没想到,这一场战争,最终成了持久战,持续了十年的时间。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双方都是保持敌对,但是谁也不先出手,双方都有所顾忌。
但是这段朱温也没闲着,先是帮助魏博稳定了局面,随后帮助张全义打李罕之,不久就又和徐州时溥杠上了,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开始参与淮南局势的博弈,试图在他无暇南顾的时候,能够让淮南乱起来。
就在朱温和时溥交战的时候,因为时溥不是朱温的对手。所以时溥便想拉拢天平军和泰宁军,再加上他们之前签订了一个所谓的守望相助的条约,此时此刻朱瑄和朱瑾都应该出兵。可是朱瑄之前被朱温打了一顿,现在还没缓过来劲,不想开战,于是写了一封信,希望朱温能和时溥和好。
不过之前朱温已经和朱瑄兄弟撕破了脸皮,此时根本就顾不得面子上的东西了,再说就算是没和朱瑄兄弟撕破脸皮。实在实的利益和虚无缥缈的交情,那个更重要,估计也不用我多说。所以朱温看了书信,不但没有退兵,而且还继续增兵,这种赤裸裸的打脸行为让朱瑄很受伤。
双方的僵持像是一潭死水,在大顺二年(公元891年)的十一月,被投进了一枚小石子。曹州部将郭铢杀了曹州刺史,投降了朱温。
不久因为时溥被朱温步步紧逼,只好再次求救于朱瑄和朱瑾,但是朱瑄还是不敢出兵,像是打定主意不主动挑衅朱温了。只有朱瑾带着一万大军驰援时溥。结果被朱温的大将丁会和张归霸前后夹击,朱瑾几乎全军覆灭。
过了新年,时间来到了景福元年(89年),在这一年正月,朱温出于稳妥考虑,让大将霍存代替郭铢镇守曹州这个战略要地,而另一方面也准备再次进攻天平军的朱瑄。
同年二月,朱温让他的儿子朱友裕作为先锋进攻濮州。当天晚上朱友裕率领大军屯住在濮州斗门城。不过此时他却不知道朱瑄已经到达了濮州。
当朱瑄知道朱友裕屯住在斗门城之后,迅速组织大军,趁着夜色准备偷营,而朱友裕毕竟年轻,经验略有不足,根本没想到,朱瑄竟然会来的这么快,而且更没有想到朱瑄会偷营。所以结果就悲剧了,朱友裕最终带着残军溃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