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军官将朱温这一路上从参加黄黄
', ' ')('\n
巢起义,到进入长安,随后归顺唐朝等一系列事情大致的说了一遍,之后,朱母才相信这的确是他家的朱阿三派人来接她了,他家的朱阿三已经出息了。
第二天,朱母和刘母带着朱温已经十多岁的孩子朝着汴州出发。
距离汴州还有十里地的时候,朱温已经安排好了全副的仪仗,亲自迎接她的母亲进入汴州城,但是母子相见,最首先的那自然是抱头痛哭。就算是朱温也不例外,看着自己已经十多岁的孩子,朱温也是一阵感慨。
在这里我要插一句,这个朱温虽然脾气不好,也有点薄情寡义,但是他的孝顺,却是大家公认的,不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都说朱温是比较孝顺的,至于原因,根据分析主要还是朱温早年的贫困的生活经历所造成的。
朱温过早的承担起了本不属于他的生活责任,所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幼年时侯,就看到自己母亲含辛茹苦的将他养大,和母亲一起相依为命,此时所积累的感情和生活经历,在朱温的孝顺的性格特质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这也教育我们将来如果要教育一个孝顺的孩子,首先那就是要和孩子有共同的且比较深厚的感情基础,然后要让自己的孩子了解到到生活的不易和艰难,当孩子开始理解你的时候,那你就成功了,最后那就是一个观念的引导,这一点在古代倡导儒家的大环境下,比较容易,但是在当代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的年代,这个就要多加小心了,一个不小心接受了不良的思想观念,那可是很难彻底从孩子的心底抹去的。
到了汴州城,朱温先是让家里人拜见了老妇人,随后为老妇人接风洗尘,但是在宴会上却没有见到二儿子朱存,这让朱母很奇怪。
但是朱温此时那里肯提起朱存生怕扫了朱母的兴致,但是一再追问下,朱温只好如实相告,朱存在黄巢转战岭南的时候就战死了。
朱母闻言,一眼不发,最终叹了一口气,一场家宴不欢而散。
不久朱母寿诞,又举行宴会。
也可能最近一段时间黄巢也没来找他的事情,生活比较顺心,所以有点得意忘形了,在酒宴上趁着酒劲对她的母亲说到:“朱五经满腹经纶,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没有考上进士,但是看看今天的我,一方藩镇节度,怎么也比朱五经强,算是光宗耀祖了吧!”
朱母听了这话,十分不高兴,虽然朱温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