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搁的时间已经太多了,听说朱温投降,也很高兴,这一次招降了朱温那也是一个大功劳。
于是经过谢瞳和王重荣的反复讨论,最终王重荣决定立马向皇帝报告这件事,不久皇帝传来消息朱温为金吾卫大将军(这个据说是皇帝听说了朱温的爱情故事,这才封了他金吾卫大将军,由此恩宠可见一斑),河中行营招讨副使,暂兼任同州华州节度使。
朱温的大名在唐军那边也是很有知名度的,特别是王重荣在报告皇帝的时候,对朱温倍加推崇,皇帝很高兴,于是赐了朱温一个新名字“全忠”希望他能够全心全意忠于大唐。但他没想到取名全忠,结果却是全不忠,既不忠于黄巢,又不忠于大唐。
据说这个诏令下发的第二天,就有人对皇帝说道:“全忠这两个字不可赐予朱温?”
皇帝问为什么,那人说到:““全”乃是人王,“忠”则是中心之意,这怎么能够那这样的名字赐给一名降将呢!”
闻言,皇帝有点后悔,但是已经下了圣旨了,也不好意思收回来,后来又觉得这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又在这玩拆字游戏,不就是一个名字吗,哪有这么多事。也不再当一回事了,但是他没想到,满朝文武也没想到,最终竟然一语成畿。
朱温领旨谢恩后,然后让谢瞳向皇帝表达他一生效忠大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惹得皇帝很高兴。
这朱温的确也算得上是一个枭雄,大丈夫能屈能伸,顺势而为,因为王重荣和他的母亲王氏同姓,于是朱温备了厚礼认了王重荣做干舅舅。
朱温是义军的降将,可谓出身不好,不像大唐其他的大将或者地方藩镇,根正苗红。而朱温也吸取经验教训,一旦投降了唐军,那么要是不找一个靠山,要是再出了孟楷那样的小人,自己的结局也是不免悲惨,所以他就找上了王重荣,认了这个干舅舅,作为靠山。
之前王重荣和朱温打过交道,对于朱温他是十分看重的,现在既然朱温主动投靠自己,那肯定是高高兴兴的接纳了,此后朱温作为他的副手,王重荣对他也很不错。
朱温投降了大唐,这是他这一辈子比较关键的几个决定之一,“人生的路很漫长,但是关键处却只有几步”这一次,朱温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的人生也因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未完待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