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一下大齐政权里面的那些大将和官员其实很多都是目光短浅之辈,根本没有几个能够胜任所在官职的,那时候的大齐政权控制的地方也不过是同州,华州和长安周边地区,这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什么好争的。但是黄巢的那些部下那还真的是闹得热火朝天。所以这里孟楷公报私仇,不派援兵给朱温,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朱温对于他的皇帝还是存了一份希望的,一次不行那就两次,两次不行那就三次,三次不行那就四次。。。。。。一直上书了十次,但是都是被孟楷压了下来,不报给黄巢。这样的举动真的让朱温有点寒心了,对于大齐政权的越来越不抱希望。
对于河中的大军,朱温一点办法也没有,朱温就算是能打仗,但是数万河中大军可不是纸糊的,也不是木头人,不会站在那里让他们打不还手。可是长安的援兵却一个没见着,这样死守下去,城内的粮食早晚要吃完,那时候不仅仅要面对外面的河中军,城内的军队会不会听他的指挥那也不好说。
我们知道此时的朱温已经结婚了,他的妻子张氏在这件事上给出了朱温一个选择:“将军当年投奔义军不就是为了打拼一个富贵荣华吗?现在既然已经成了一方藩镇,也算是富贵荣华了,但是良禽择良木而栖,现在黄巢大军朝不保夕,灭亡只在旦夕之间,如果黄巢待我们恩义,将军想要为黄巢尽忠那么妾无话可说。但是将军十次上书,可是不见一兵一卒前来,这已经是黄巢不仁,而且现在同州城被围困,唐军人多势众,大势已成,将军也知道在抵抗下去也不会有结果,那么为何不投降唐朝,而之前黄巢既然不仁,将军也投降也谈不上不义。”
听了张氏的话,再加上之前朱温就动了投降的心思,这样一说,心中投降的心思更加的热切,但是这个同州不仅仅是他自己,最关键的是他的那些部下,朱温不知道他的那些部下是怎么想的,所以朱温也不敢轻举妄动。但是在这里我们要说两个人个人,谢瞳和胡真。
胡真,江陵人,体形雄伟,身长七尺,年轻的时候做县吏,后来无奈参加了黄巢义军,被众人推荐为将军,擅长骑射,作战骁勇,跟随黄巢立下不少战功,后来跟随朱温。
谢瞳字子明,福州人,咸通末年考中进士,因为没有后台,又不会钻营投机,所以一直没有委派官职,就一直留在了长安,等到黄巢进入长安,谢瞳投奔朱温,而后一直寸步不离跟着朱温,朱温占据同州的时候,谢瞳在身边任职,经常像朱温报告军队中将士的情况,朱温对他也是比较信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