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于在光宗面前搬弄事非,致使光宗和孝宗关系越来越僵,儿子儿媳联手对付孝宗,孝宗忧愤成疾。恰在此时,眼见光宗精神病越发频繁,朝臣请求立储以安定民心,按照宋朝规制,立储要得到太上皇恩准,在这个重大的原则性问题上,以光宗和李凤娘为主的一派要立自己的儿子,而孝宗鉴于自己选取接班人问题上的失败,以及对于自己二儿子的愧疚,打算立老二的儿子,双方互不相让,没曾想这种事最后间接助成了孝宗的身死。
为了取得孝宗首肯,李凤娘假惺惺请来了孝宗,以家宴为由逼迫孝宗同意立儿子嘉王为太子。孝宗当场表示不同意,李凤娘勃然大怒,马上撕破脸皮气势汹汹地质问:我是你们赵家明媒正娶来的,儿子是我和皇帝亲生的,又是长子,为什么不能立为太子?你到底安的什么心?”儿媳如此剽悍,撒泼,而光宗置若罔闻,始终一言不发,孝宗感觉蒙受了奇耻大辱,在急火攻心下,眼前一黑,当时就倒下了。
孝宗病来如山倒,在绝望中始终没有迎来儿子的回头是岸和临终关怀,在羞愤与困惑中,这个一生看重孝道的父亲在忤逆不孝的儿子儿媳双重打击下,晚景凄凉,自此次羞辱后没过多久即一命呜呼。史载,父亲孝宗去世后,光宗表现得非常冷漠,坚持四不政策,不主持丧礼,不参加追悼会,不穿孝服,不禁一切娱乐活动,饮宴如故。
孝宗生前对高宗极尽孝道,对不是自己亲生父母的高宗吴后当做父母养育,而到了他自己,却养育了一个逆子,孝宗的孝,是何等辛辣的反讽?孝宗生死弥留的最后一刻,不知道他是否明白,古代帝王家所谓真正的孝,其实都是因为权力使然,一旦没有了权力,孝也就适时消亡不复存在。
随着光宗病情的恶化,政局也开始动荡不安,群臣再也无法容忍这个疯子皇帝。绍熙五年(1194)七月,赵汝愚、韩侂胃等人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宋宁宗登基后,尊光宗为太上皇,尊李皇后为寿仁太上皇后,移驾泰安宫。
宋光宗此时对政权交接尚蒙在鼓里。当他知道后,长期拒绝接受宁宗的朝见,依然住在皇宫之中,不肯搬到为太上皇预备的寝宫里。他对于失去皇位的担心终于应验,病情因此又加重了。与他一同失势的李氏一反常态,对光宗不再像以前一样咄咄相逼,对他反而有同病相怜之心。她惟恐触动光宗脆弱的神经,常以杯中之物来宽解光宗心中的郁结,还反复叮嘱内侍、宫女,不要在光宗面前提起“太上皇”和“内禅”等敏感字眼。
恶贯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