玠也脱不了干系,因为是他在手上写下“曲端谋反”这几个字,张浚才顿起杀心把曲端害死的。按理吴玠是个奸臣。可是张浚兵败曲端被害后,却又多亏了这位吴玠将军,川陕才得以守住。
绍兴四年二月,金帅完颜宗弼与大将完颜撒离喝等急于“图蜀”,率师十万自和尚原凿山开道,沿秦岭东下,进攻仙人关。吴玠率万人于仙人关右置寨扎营,分守要隘,互为犄角之势。吴璘率轻兵自七方关兼程赶来,转战七昼夜后,方与吴玠会合。
金兵勐力攻关,激战一整天,因宋军拒险死守,始终不能破关。双方相持数日后,吴玠乘金军疲惫,以统领王喜、王武等人率部攻入金营,金军败退,大将韩常左目中箭。金军无法支撑,于是领兵连夜逃遁。吴玠乘胜督军奋击,命统制王浚引军疾驰敌后,设伏河池,扼其归路,又大败金军。因统制郭震防守不力,吴玠将其斩杀以正军纪。
仙人关一役,金军自元帅以下,都携带家卷前来。伪齐方面的大将刘夔也是伪齐皇帝刘豫的心腹。金国方面本以为四川可轻易到手,但累战未能入蜀,反损兵折将,“遂还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此后,金军隔渭水与宋军对峙,相当时期内未敢攻蜀。
吴氏兄弟因屡胜金军,声威大震,名扬陇蜀。同年四月,吴玠改任定国军节度使、川陕宣抚副使。高宗赏赐他自己所穿的战袍、器甲,又在亲笔信中说:“朕只遗憾相隔遥远,不能抚摸你的背啊(不得拊卿之背也)。”吴玠旋即主动出兵进攻,击败金军,收复凤、秦、陇三州。七月,朝廷录仙人关之功,诏授吴玠为检校少师,迁为奉宁、保静两镇节度使。在江西制置使岳飞出师收复襄阳六郡时,高宗令吴玠从旁策应。吴玠派川陕宣抚司统制官杨从仪率军进攻伪齐,在腊家城破敌。
吴玠素来不摆威仪,即使在担任川陕宣抚副使后,也依旧不拘礼节。他常常背着手外出步行,和普通士兵站着谈话。幕僚担心有刺客威胁其安全,吴玠致谢道:“确实像您所说的。但我的意图不在这里。国家不清楚我吴玠不才,授我宣抚副使之职。我只担心军民有冤屈无处申诉,被门吏阻隔,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幕僚听后深为佩服。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宋金和议达成,高宗因为吴玠功高,授他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但由于长期鞍马之劳,吴玠此时已经重病缠身,于三月上疏请求解职,高宗不允。六月二十一日,吴玠在仙人关病逝,年仅四十七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