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处死,追封赵旉为“元懿太子”,葬于宋简宗陵。
赵构不久又返回杭州,并派使臣杜时亮向金营呈送《
', ' ')('\n
致元帅书》。书信中的用辞可谓卑微到了极致。赵构在信中哀诉自已逃到南方后,“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要求金朝统治者“见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进军。
赵构屈辱的书信,并未取得金人的怜悯。建炎三年(1129年)秋,金军又兵分多路向南进犯。挞懒领军进攻淮南,兀术领军进攻江南,直捣赵构所在地临安(杭州),企图一举灭亡南宋,占领整个宋朝领土。
就在金军步步紧逼,宋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仍不乏一些忠义之士,不顾自身安危,奋起反抗。而赵构面对不断南下的金军,只会逃跑,难道他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赵构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说,死守都城、死守社稷这样的事情,应该是诸侯干的,而不是天子干的。赵构认为,过去春秋战国时候的诸侯国小,有外敌来侵,那些诸侯因为没地方跑,所以就只能死守城池。但是他现在贵为天子江山广阔,可以到别的地方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所以绝对不能干那种死守社稷的傻事。他还给自己找了个论据,说当初李纲劝我的父兄死守东京汴梁,结果靖康之役中父兄同时被捕,如果当时逃出来,那不就没事了吗?他说这话也不觉得愧疚,要是当时徽钦二帝逃跑了,现在还有他什么事啊?赵构有了这套逃跑理论后,逃跑起来就顺理成章了。
金国大军一路南下,高宗皇帝就一路飞奔,从杭州跑到越州,又从越州跑到台州,最后台州也待不下去了,只得乘船出海,到海上漂着去。高宗这一路逃亡,交通工具不但有车马,连船也用上了。
这次金国统帅发誓,不管赵构逃到哪儿,一定要把他抓住。金国人还给这次军事行动起了个名,叫搜山检海抓赵构,意思是赵构藏在山里,我就搜山,逃到海上,我就检海,无论如何一定要抓住赵构。
高宗一行人坐船逃到了海上。据说他在海上飘荡了四十多天。后来船漂到福建一带,停靠在一个小岛边,宋高宗和随从们就上了岛。这个小岛上有座庙,庙的后面有个石壁,上面有人题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道:
不向关中兴帝业,
却来海上泛渔舟。
高宗觉得这首诗在挖苦自己。当时他正在品茶,于是用力把茶水泼在石壁上。赵构因为太生气,使的劲儿又大,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