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德正松了口气,却仍是惶惶不安。
薛道权放下了画,满意颔首,“挂到紫宸殿吧。”
赵德正应了声,小心翼翼地抱画离开了。
博山熏炉升起烟雾,薛道权伸手轻拂,药香盈满衣袖。
“太子身边的人叫什么名字?”他忽地开口询问。
一旁的吏官想了想,回答道:“贺兰亭,安郡人士,是太子举荐的人,原在鸿胪寺任职,现任东宫属官。”
薛道权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春催雪》可是出自他的手笔?”
“正是。”吏官回应。
当年临安书肆开张,天降大雪,有人以雪为题,引文人墨客吟诗作对。贺兰亭即席赋诗,留下一首《春催雪》,其卓绝的文采被世人赞誉“炳烁联华,镜静含态。玉润双流,如彼珩佩。”
不过他当时没有留名,作完诗便不知去向了,若非有人识破了他的身份,怕是会引起一场不小的冒认风波。
薛道权想起来了,“朕记得文疏林也写了篇文章。”
吏官点头,“是《寒雪赋》。”
那时文疏林也参与其中,在书肆的竹帘上泼墨挥毫,借严寒大雪反衬南盛连年征战,民生疾苦困顿,洋洋洒洒百余字,文情并茂,惊才绝艳。那几张竹帘至今仍挂在书肆展示,广为流传。
论才貌,文疏林与贺兰亭不相上下,不过论性情,贺兰亭略胜一筹,他并不恃才放旷,骄矜张扬,这是文疏林比不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