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燚的帮助,乾隆也不清楚他真要对朝鲜开战了以后,大清还能不能快速取胜。
不然到时候朝鲜只需要稍微拖住了大清铁骑的脚步,让大燚进兵大清,则大清必亡。
而现在大清虽然是难点,但是只要大燚不对大清用兵,大清想要存在下去也是可能的。要是乾隆再次贸然地撕毁协议,一切就不好说了。
随着贸易交流,满清朝廷的赤字是越来越大,哪怕乾隆下旨让朝廷除了采购大燚的粮食等外,不再采购大燚的其他东西,赤字的数值依旧是在不停的增加着。
赤字增大,银子减少,就意味着大清想要与大燚贸易才能得到的粮食等民生物资必然会减少。
可大清的王公大臣们可不会在乎底下的百姓们有没有饭吃,照样是过着纸醉金迷,奢华无不的生活。
天择七年时,大清的财政赤字已经大得吓人,朝廷的户部尚书只能是一再向乾隆哭穷,让乾隆想办法。
乾隆无奈,只得又被迫的低价卖了好几块黑龙江的土地给张瑞来填补国库,这才使得大清的财政勉勉强强够支撑过年。
可是自今年开春了以后,蒙古那边遭遇了大雪灾。
蒙古的亲王贵族们还好,起码还有个温饱,但他们底下的牧民奴隶们可就没有那些幸运了,死伤惨重。
要是以往,乾隆一早就会命人从山西运送大量的救灾物资去蒙古了。
可满清如今失去了中原江山,哪里还有能力组织这个?
现实是自天择六年(乾隆二十七年)起,大清给蒙古的粮饷都是拖响,天择七年后,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