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魏延也提出过子午谷奇袭,诸葛亮不允。事到临头,季书倒有几分理解当时诸葛亮的心情了。楚国国力数倍于历史上的蜀汉政权,但要走子午谷这条险道也让季书有些发怵,更别说手上只有数万兵马,以谨慎闻名的诸葛亮了。
季书摇头道。
“当初让羽林军穿插进益州腹地,有两个原因,一是张松献的地图有益州各处要道和蜀军的大致布防,风险降到了最低;其二,当时秦国拿下汉中,已在做攻打益州的准备,楚国没有时间,只能冒险。”
“可现在,一来,子午谷一带我们只知山道险峻,具体情形根本不知,而且也不知道山路的尽头有没有秦兵把守,风险极大;二来,楚国不需要冒这样的险。”
今时不同往日,楚国国力比董卓、曹操两个加起来还要强盛,别看季书现在北伐大军推进的慢,楚国消耗的起,你秦国消耗的起吗?
现在只过了几个月,但过半年、一年,秦国的国库和粮草都要打空,可楚国就是再打个两三年也完全没有后顾之忧,这就是季书的底气。
但魏延依然不愿放弃,满脸的不甘。
“太史将军有句话说的好,‘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我知军师欲以国力压垮秦国,但我等武夫只求建功立业、马革裹尸,岂甘平庸?”
….
“我只要四千人,必能为军师打开局面,纵不能拿下长安城,我也可偷袭宛城断了秦军粮道,逼得马超退兵。”
季书心头一动,长安有一万西凉铁骑驻守,就算通过子午谷也未必能拿下长安,但是宛城可不一样。马超大军在前方征伐,宛城只是负责后方粮草,估计也就三千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