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谁都不会甘心的。白起为秦国打了大大小小七十多场战,从无败绩,攻城七十多座,可谓军功赫赫,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到头来却因为小人的挑拨被秦昭襄王赐死。
死得很憋屈。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后,立即上奏秦昭襄王请求一举攻克赵国国都邯郸,不给赵军一丝喘息之机。
凡是懂军事的人都会同意白起这个请求,被坑杀四十万大军的赵国元气大伤,此时不进攻难道要等赵国缓过来再打吗?
而且那个时候是战国七雄,打了一家,很可能会招来其他家,毕竟唇亡齿寒的道理摆在那里,如果任由秦灭赵而不管,那下个被秦灭国的没准就是他们了。
加上坑杀四十万大军确实太不人道,会让其他国家觉得反抗也是死,不反抗也是死,都是死反抗还有一丝机会,然后他们就更团结地抵抗秦国了。
趁赵国元气大伤没有缓过来,也没来得及请援兵的时候攻打邯郸是最优解。
可是军事上的事往往是由政治做主,毕竟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懂军事的人说了没有用。
秦昭襄王没有同意白起的请求。
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秦国丞相范雎担心白起的功劳高过于自己,使得自己日后在朝廷上被他打压,就连忙说服秦王退兵,与赵国签订“割地求和”之盟约,先让秦军休养生息以求日后再一举拿下赵国。
秦昭襄王同意了,命令白起退兵函谷关。
后来赵国出尔反尔,一座城池也没给秦国,秦昭襄王怒了,命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