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秦始皇正在看《威凤赋》,越看越觉得李世民就是他想要的继承人,虽然上一本小说的汉武帝更像他,但大秦更需要一位文能治世,武能定国的继承人。
扶苏……还是太软弱了些,怎样才能把扶苏培养成李世民那样呢?
李世民十六岁勤王,一战成名。十八岁起兵,收复山河,二十四岁便战功累累,封无可封,二十九岁登上帝位。
不如,把扶苏派去打匈奴吧?虽然晚了点,但应该还来得及。
还有书中提到的均田制,看起来似乎很可行。上次帝国兴亡启示录中也提到了大秦的军功制是一把双刃剑。
他何尝不知道军功制改革势在必行,可牵一发动全身,大秦缺人才啊。
这一刻,秦始皇突然想到天幕说的宋仁宗时期那一串人才,能万古流芳,被后世之人崇敬的肯定是一等一的人才。宋仁宗竟有一大串,怪不得天幕说他看了会流泪。
至今为止,他用得最顺手的也就一个李斯,要是能多几个李斯就好了。
“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致百姓“东西逐食”。
“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1]
“贞观四年,唐并东突厥,大唐北边边境解除威胁,被突厥俘掠去的百姓得以返还中原。”
“至此,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2]。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