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能种吗?陇西郡和长安的水土也适合种棉花吗?”宣平帝问。
隋玉点头,“从敦煌到太原郡,我带着商
', ' ')('\n
队走过两次,关内的气候我有所了解,水土更是比关外肥沃,是适合种棉花的。除了极冷的地方、常年多雨的地方,以及盐碱地,旁的地方应该没多大问题。关于这些问题耿中丞也问过我,过后我将我的想法写在竹简上了。”
赵西平将面前矮榻上的三卷竹简递给太监,太监又弯腰奉上去。
殿内安静了许久,竹简展开又阖上的声音在大殿内时有响起。
隋玉暗暗吁口气,心里还悬着事,她有闲暇的功夫打量殿内的布置,却只是过眼不过心,她紧张地留意着在座其他人的神色。
大司农朝隋玉看一眼,他神色莫名,转而将手上的竹简递给宣平帝。
宣平帝眉头一皱,他放下竹简思索着,抬眼问:“放营妓归田种棉花?你觉得我朝还缺种棉花的人?”
“陛下,还有一卷竹简是我对棉花种植的预想,去年我只有二千又六十八颗棉种,种了二亩棉,二亩棉收获的种子在今年种下四十七亩棉花。今年有了种棉花的经验,亩产比去年高,明年能种下六百亩的棉花,这还不包含我交粮税的部分。”隋玉冷静地解释,见宣平帝若有所思,她继续分析:“六百亩棉花至少能绞七万斤棉籽,暂且不算交税的部分,七万斤棉籽能种一万四千亩棉花。也就是说后年春天就能在我们大汉的疆土上种下一万四千亩的棉花。到了大后年,将会是二十八万亩棉花,就是河西四郡的地全部种上棉花也种不完。”
大司农将一卷竹简递上去,他让太监拿来算盘,算盘珠子噼里啪啦一阵响,他欣喜地朝宣平帝点头。
“五年内,若是没有天灾,我们大汉的疆土上随处能看见棉花。”隋玉攥了攥手,她摁住鼓噪的心跳,斟酌着说:“棉花利大,棉种分发下去,种地的人肯定更愿意多种棉花,届时棉花不仅分走了粮地,也分走了人力。”
“种棉花是个费工夫费心思的活儿,从育苗始就离不了人,移栽后要一遍遍拔草,一遍遍浇水,还要掐芽打顶,棉桃吐絮后更是每天都要去地里摘棉花。”耿中丞此时开口,“种一亩棉花比种十亩的麦子还耗人力。”
宣平帝“嗯”一声,他示意隋玉继续说。
“在敦煌郡,能种庄稼的地几乎都分到百姓手上,家里人口多的,一家人占有二百多亩地。而老的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