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时,抱着碇石的手就会自然松开了,不可能坚持抱到死的。程昱仓促之间只是抱石沉河,不是绑在石头上沉河,所以尸体肯定另外淤在别处了。
周瑜战后也有用拖网反复打捞,捞到过一些沉底的敌尸,但都是数日之后了,面目腐烂难以分辨,衣衫甲胄也多不全,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刘备暗道惋惜,但也没说什么,只是直接追问最终结果:“那最终是如何处置这些尸首的呢?”
关羽捋着美髯叹道:“不能辨认尸体,也没必要辱及无辜者,最终就如董卓死时,扎草罩衣,上书其名,然后示众宣讲其罪行。”
刘备点点头,这也够了,没必要拘泥于肉身的真假。
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的都知道,董卓被吕布杀了之后,王允就让人扎了一个写着“董贼”字样的蒙布草人,在长安闹事供百姓泄愤。从情感上来说,这样的处置已经很彻底了,不用再追求刻意侮辱。
(注:三国演义原文里只是在董卓尸体肚脐上插灯芯点火,扎布人烧了只是电视剧里的处置。但这种措施在汉末时,用来惩戒尸体找不到了的罪人,确实很符合时代背景。)
刘备和关羽原本聊这些话题,也不过是说些时闻,发泄一下情绪,权当酒后谈资。
不过,一旁的诸葛亮,一直摇着羽扇在想正事儿,哪怕陪主公喝酒时,明面上在享乐,实际上脑子依然没有降低思考速度。
此刻被刘备和关羽的话题所启发,他忽然心中一动。
诸葛亮便连忙放下羽扇和酒盏,拱手道:“主公,亮方才忽思得一计,说来也巧,恰好是被曹贼、程昱的暴行所启发。”
刘备和关羽也不由停下了吹牛打屁的闲话,刘备略微诧异地扭头:“哦?这都能启发到先生?那真是……且先听听,究竟是何高论。”
诸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