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赶走了曹操,加速了曹军的总崩溃,加速了战果的扩大。
最后的周瑜,在这场战役后半段的功劳就明显小一些了,他带着徐盛只是在敌营已经彻底大乱后,才跟进扩大战果,包抄抓俘虏灭溃兵。
不过周瑜在战役前半阶段、相持守营黏住曹操的时候,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也算是各有分工。
步兵主力,本来就该在相持阶段多发挥,最后追击收割的时候,自然比不上骑兵。刘备肯定也知道这一点,不会亏待打相持战、阻击战的下属的。
众将心悦诚服之际,赵云率先恳切地表示:“此战之功,首要还在司徒定策神机妙算,我等不过是执行计策罢了,司徒给主公的战表,却丝毫不提谋划,实在是太过谦逊了。”
诸葛瑾闻言不由笑了,他还需要表功么?
不过大喜的日子,大家都捧场,他也只好说几句场面话:“我有何功?不过略施小计罢了,亲冒矢石血战破曹的,终究还是诸位。诱敌决战的方略,也是早就有公论的,并非我一人之功。”
赵云却不觉得如此,坚持说:“即便如此,此番能破曹营,司徒临时想到的以畜群冲烂敌营之策,也颇显急智。若是没有这招,此番馆陶之战,很有可能再次打成当年官渡之战的样子。
双方都会拿对方依托的营垒暂时没什么办法,谁先动手谁就要承担攻营的不利,最后就只能相持下去。我军虽然精锐,但骑兵太多,攻营时所要承担的额外不利因素,实在是太严重了。”
赵云这番道理倒是实话,此战刘备阵营的军队,凭良心说,精锐程度是远超曹操的,所以哪怕暂时兵力还不到敌人一半,但真要是完全野战决战的话,刘备阵营一方堂堂正正也有可能打赢。
但问题就在于,此战并非完全的野战,曹操已经用了计,故意引导局面,让战事演变成了他守营敌军攻营。
骑兵多的一方,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